你的浏览器OUT了o(╯□╰)o,想更好的浏览网站,请升级你的浏览器: IE8+ Chrome Firefox

首颗电磁监测卫星成功发射 目前不能预测地震

发表时间:2023-12-01 17:24:39 来源:试用报告

  新京报讯 (记者倪伟 李玉坤)昨日15时51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发射升空。“张衡一号”大多数都用在监测地震发生时的电磁现象,它使我国变成全球上少数拥有在轨运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的国家之一。

  “张衡一号”重约730千克,设计寿命5年,将运行在高度500公里左右的太阳同步轨道上。卫星装载高精度磁强计、感应式磁力仪、电场探测仪、等离子体分析仪、朗缪尔探针、GNSS掩星接收机、三频信标机和高能粒子探测器8类仪器,可在低地球轨道对空间电磁场、电离层等离子体、高能粒子进行监测。

  记者从国家国防科工局获悉,未来5年,“张衡一号”将收集全球7级以上、中国6级以上地震产生的电磁信息,进而为地震机理研究提供重要数据支撑。卫星研制者强调,“张衡一号”并不能预测地震,其用途是在地震发生之后收集数据,而非在地震之前实行预测。

  “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副总师、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总工申旭辉介绍,地震发生时,地球内部电磁信息会出现异常,传播到太空中会造成电离层扰动。对这一些数据的收集,有助于更深入地了解地震机理。

  “张衡一号”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抓总研制。记者从五院了解到,后续电磁监测卫星02星正在论证,计划2020年发射。五院还将与中国地震局共同规划后续卫星,最终建立地震电磁监测卫星系统。

  作为我国地球物理场探测卫星计划的首发星,“张衡一号”是如何监测地震的?它将为地震预报做出什么样的贡献?

  通过电磁监测发现地壳异动,从而预判地震,在学界一直被认为是很有希望的尝试。原因主要在于,若发生强震,地球内部的电磁信息就会出现异常。

  “张衡一号”工程首席科学家申旭辉和记者说,地震时发出的信号包括高频和低频两种,高频信号传到地表就消失了。传统电波科学和地震学理论认为,频率低的信号可以传到地表,但是到不了卫星的高度,就会被大气层吸收。

  “但我们得知,低频电磁波的某些频段可完全传递到电离层,影响电离层的运动,并被卫星观测到。”申旭辉介绍,“张衡一号”2006年启动关键技术预研后,通过电磁波传播的解析解、数值解和实际观测数据检验,证明地面和地下辐射源激发的低频电磁波能够发送到卫星高度。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张衡一号”将成为一个试验平台,重点监测全球空间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等离子、高能粒子沉降等物理量。这一些数据有助于探索地震前兆信息和空间环境监视测定预报,为未来建立地震电磁监测卫星业务化系统作技术准备。

  是世界性的难题。大约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全球才开始地震研究,至今取得了一定进展。而由于地震的极大复杂性,“地震预报太难,靠一颗星、两颗星不可能处理问题。”申旭辉坦言。

  但能做的工作仍有很多。申旭辉介绍,实现地震预报有三个门槛:大量的数据,高性能的数据处理技术,科学的地震模型。目前,“张衡一号”还处于获取数据的阶段。

  “但是我们探索地震预报机理的脚步不会停止。”国防科工局系统司副司长赵坚表示,“张衡一号”将为建立地震监测体系进行前期技术储备。

回到顶部